国家京剧院
重要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剧院动态 / 重要新闻

国粹润心,薪火传扬丨“京剧码头传承项目——国家京剧院文化走基层”活动走进烟台市牟平区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30

“我想到做事要做这样的事,做人要做这样的人……”台上名角戏腔醇厚,身段起落间满是韵味,台下观众坐得满满当当,听得入神,叫好声此起彼伏。9月24日,“京剧码头传承项目——国家京剧院文化走基层”活动,在烟台市牟平区成功举办。国家京剧院14位戏曲名家与优秀中青年演员携“唱念做打”之功、怀“艺润基层”之心,深入社区校园、公园广场,以讲座授艺、互动传情、专场献演等方式,为牟平百姓奉上一场浸润心田的国粹盛宴。在文化进社区活动中,艺术家们到牟平区文化馆和牟平区宁海街道北关社区开启“国粹播火”之旅。讲座环节,国家京剧院艺术家郝仕鹏、杨超分别登台,以“生旦净丑”的行当特色为引,将京剧基础知识娓娓道来,让在场观众读懂脸谱背后的故事。随后“票友献艺”环节更添热闹,《探皇陵》的苍劲、《窦太真》的温婉、《海港》的激昂、《锁麟囊》的细腻,当地戏曲爱好者们亮开嗓子、一展身段,虽非科班出身,却满含对京剧的赤诚。名家们则悉心点评,从吐字归音到身段台步细细指导,更即兴亮嗓演绎经典片段,一板一眼皆见功夫,引得台下叫好声连连。

在京剧艺术进校园活动中,艺术家们走进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和牟平区宁海中心小学,使得国粹魅力更添青春色彩。学生们身着简易戏服,模仿着“小花旦”的碎步、“武生”的亮相,稚嫩却认真的模样惹得艺术家们频频点头。随后,名家们手把手教学京剧经典动作云手,一曲《将相和》的范唱高亢激越,阶梯教室中,清亮的童声与醇厚的戏腔交织,让京剧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

在文化走基层专场演出活动中,随着鼓点响起,国家京剧院艺术家们迅速进入状态,一幕幕经典轮番登场:刘姗姗演绎《谢瑶环》,一句“谢瑶环深宫九年整”尽显巾帼风骨;张艳栋唱《铡美案》“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包公的凛然正气扑面而来;刘琪的《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身段流转间尽是大唐风韵;张浩洋两唱《红灯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与“浑身是胆雄赳赳”,唱出革命者的刚毅与担当;随后,当地票友以《四郎探母》《霸王别姬》《胭脂宝褶》《平原作战》《智取威虎山》等经典选段亮嗓,字正腔圆间满是对京剧的热爱,为整场演出暖足了气氛。吕慧敏《红灯记》“听罢奶奶说红灯”“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接连演绎,唱腔清亮婉转,将角色情感传递得真切动人;黄炳强压轴演绎《野猪林》“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苍凉悲壮的唱腔直抵人心……生旦净丑各展风采,西皮二黄绕梁不绝,台下观众看得入迷,时而屏息凝神,时而掌声雷动,叫好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灯光下的笑容,是对这场“文化惠民”盛宴的最好赞誉。

牟平,是千年古县,有着浓厚的京剧氛围、深厚的戏迷基础,学京剧、唱京剧热情高涨、蔚然成风。此次国家京剧院文化走基层活动,不仅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欣赏到了高水准的国粹艺术,更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指导,激发了当地票友和青少年对京剧的热爱,为“京剧码头”烟台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下一步,双方将以此次合作为新起点,继续深化交流,共同探索京剧艺术在基层传播、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为繁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2010-2017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中国国家京剧院 京ICP备140284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61号

电话:(010)58519688         010-58519609传真:(010)58519608信箱:zhongguojingju@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