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京剧院
国剧课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苑殿堂 / 国剧课堂

唱段参考资料

信息来源: 网站管理 发布日期:2008-07-09

“报灯名”(适合一年级)

选自传统京剧《打龙袍》[1]

故事梗概:“打龙袍”有时和“遇皇后”连演,所以又名“遇后龙袍”。故事出于明代《正昭阳》传奇及《三侠五义》。描写包拯赴陈州放粮,遇失明老妇人告状。此妇实为当今皇帝的母亲李宸妃,当年因刘妃与太监郭槐以狸猫换去太子(即仁宗赵桢)被贬,流落民间。包拯回朝,趁元宵节观灯,借雷殛张继保的故事,讽谏皇帝。仁宗知情后,乃斩郭槐并亲迎李妃回朝。李责子不孝,命包拯行罚,包拯请仁宗脱下龙袍,打袍示警。这出戏是净角和老旦的唱工戏。

“报灯名”为包拯回朝,趁元宵节请仁宗在午门观赏花灯,灯官报灯名时的数板。数板突出的是节奏的作用,将节奏相对自由的语言纳入固定节奏的规范之中。数板是丑角念白的一种形式,字音强弱分明,节奏性强。戏曲舞台上常用的[水底鱼][扑灯蛾][金钱花]等曲牌,都是数板类型。它可以用打击乐伴奏,从而使语言的节奏更为强烈、鲜明。多用于丑角。如《打龙袍》的灯官、《黄金台》的门官等等。

词:

(白) 咋!列位

(数板)

休要吵

休要闹

细听我把灯名儿报一报

报的是

一团和气灯

和合二圣灯

三阳开泰灯

四季平安灯

五子夺魁灯

六国封相灯

七擒孟获灯

八仙过海灯

九子十成灯

十面埋伏灯

这个灯

那个灯

灯官我一时报不清

往后看又一层

吕布戏貂婵,大闹凤仪亭

看完了一片又一片

昭君打马和北番

不好了,不妙了

天雷打死了张继保。

[注释]

一团和气灯

“一团和气”图是广泛流传又深为百姓喜爱的题材之一,与“虎溪三笑”的故事相关联。传说佛家惠远法师居庐山,送客不过虎溪。一日,儒门陶渊明、道家陆修静二人拜访他,大家谈道甚欢,大师不觉送过虎溪,因三人相与大笑,世传为三笑图。因寓意深刻,遂广泛流行,在民间即产生了“一团和气”图,乍看画中者团坐,做嘻笑状,手捧“壹团和气”字样,寓意待人接物笑口常开、一团和气,充满喜庆气氛,细看实为三者,图中笑面弥勒应为“惠远法师”,左侧着道冠者应为“陆修静”,右侧饰儒巾者则为“陶渊明”,三人各为佛、道、儒三教代表,整个画面显得布局巧妙、和睦喜气。

和合二圣灯

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寒山与拾得,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清雍正十一年,寒山,拾得被封为“和圣”与“合圣”,世人称“和合二仙”或“和合二圣”。“合”“和”同音,喻和谐。民间年画常绘二圣,一持荷花,一捧圆盒,盒内盛满珠宝,并飞出一串蝙蝠,寓意财富无穷尽。荷、盒与“和合”同音,多比喻夫妻和谐,鱼水相得。“和合二圣”,寓意夫妻和睦、则福禄无穷,所谓“家和万事兴”。旧时民间嫁娶,喜挂和合像,取“和谐好合”等意,以图婚姻美满。

三阳开泰灯

《周易》以正月为泰卦,泰卦有三阳,故称"三阳开泰"。图案一般由由松树、羊、太阳组成。羊与阳同音双关,三羊寓三阳。民间喜此,因它既表示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也寓指兴旺发达,诸事顺遂。

五子夺魁灯

典故一说源于明代早期科举制度,明代以《诗》、《书》、《礼》、《易》和《春秋》五经取士,每经一科,考取头名者即为“五魁”,共计五经魁,俗称“五魁首”。后世民间常用“五子夺魁”来恭祝子孙科举高中,仕途通达。

另一说:五代晚期,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人窦禹钧很会教育子女,他的家法成为当时的表率。窦禹钧五个儿子,个个都很有出息。长子窦仪,中进士,入翰林,官至礼部尚书;次子窦俨,中进士,加“集贤殿”学士,出使重镇为官;三子窦侃,应试及第,官至起居郎;四子也中进士,官至开封府判官;五子窦僖亦及第,官至左补阙。当时,人们把窦家五兄弟称为“燕山窦氏五龙”。后来,民间艺人便以此作为年画题材,逢年过节,互相赠送,预祝亲友的子弟成才。画面一般表现的窦仪归家与五兄弟嬉戏的情景。

六国封相灯

六国封相讲的是战国时候苏秦的故事。战国七雄中,秦国仗着强盛不断进攻邻国。苏秦提出“合纵”[2]抗秦的主张,先前未被采用。苏秦变卖家产到各国寻找出路,但都没有结果。无奈之下,只好回家。却被家里人看不起。父母狠狠地骂他;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发愤读书,钻研兵法,想有所成就。有时候读书又累又困,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接着读下去。晚上念书的时候还把头发用带子系起来拴到房梁上,一打瞌睡,头向下栽,揪得头皮疼,他就清醒过来了。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头悬梁,锥刺股”,用来表示读书刻苦。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公元前334年开始,他到六国去游说,宣传“合纵”的主张,结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六国诸侯订立了合纵的联盟。苏秦挂了六国的相印,成了显赫的人物。

七擒孟获灯

《三国志》没有记载,因《三国演义》广为流传。说的是刘备病逝白帝城后,蜀国南边相继发生判乱。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经过充分准备后,亲率大军南渡泸水(金沙江),迅速平定了云、贵地区的叛乱,巩固了蜀国的后方。在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南征中,诸葛亮为了达到“攻心为上”的目的,七次抓住孟获,又七次放走了他。如今,云南许多地方还保留着“七擒七纵”的地点。

八仙过海灯

“八仙过海”,道教典故之一。“八仙”一般指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人物。传说中他们各有法器。铁拐李有铁杖,汉锺离有鼓,张果老有纸叠驴,吕洞宾有长剑及箫管,何仙姑有竹罩、韩湘子有花篮、曹国舅有玉版,蓝采和有大拍板。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相传,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何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人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傲游东侮。

人们以这个典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殊才能创造奇迹或赢得成功的人。

十面埋伏灯

顾名思义“十面埋伏”是四面八方广布伏兵的意思,表现一种不可逆转的军事态势。典出《史记·项羽本纪》中楚汉相争的故事。京剧《霸王别姬》即为项羽被困,虞姬劝慰并自杀的故事。

秦王朝灭亡之后,以项羽和刘邦为代表的两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最后的胜利,进行了殊死搏斗,并于公元前202年在垓下(今安徽省境内)进行了一场决战。汉军刘邦运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围攻以项羽为代表的楚军,项羽兵力孤弱、迎战不利。《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歌声传入楚营,营内军心涣散,士兵纷纷投向汉军。项羽收集残部,星夜突围,麾下壮士只有八百余人。天明,刘邦发现项羽已逃,令五千兵骑追至乌江边,展开最后搏斗,项羽遍体鳞伤,寡不敌众拔剑自刎,刘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并建立了继秦王朝之后的又一个封建社会——西汉王朝。

   “吕布戏貂婵,大闹凤仪亭”

    源于《三国演义》的精彩故事。 貂婵,陕西米脂人,风华绝代、倾国倾城的绝世美女。吕布,陕西绥德人,三国演义中天下第一的武将。

  故事描述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汉帝名存实亡。董卓是汉室将军,有义子吕布相助,骁勇善战,割据称霸于长安。董卓乱政后,司徒王允图谋除之,安排义女貂蝉色诱两人,运用连环美人计,先将她许配给吕布,又献予董卓作妾,然后从中离间父子关系,后王允与吕布合谋杀死董卓。

“天雷打死了张继保”

周桂英因夫赶考,遭大夫人虐待,元宵之夜,产下一子,被送至清风亭内,为张元秀夫妇抱回,取名张继保。13年后,张继保讨询身世,遭张元秀责打跑出,至清风亭,恰逢周桂英,张继保认亲归家。张继保亲大娘疏生母,捐得官衔,路过清风亭。张元秀夫妻前去相认反遭侮辱,死于清风亭内。张继保也被雷殛毙。京剧有《清风亭》、《天雷报》演此事。

教学建议

1、通过与灯名相关典故的说明,让学生积累一定的古典文化知识;

2、结合“打龙袍”仁宗认母的故事与“天雷报”张继保被雷殛死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通过教学与表演让学生了解数板的表演方式及丑角的特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适合二年级)

选自国家京剧院(原中国京剧院)上世纪六十年代创作演出的现代京剧《红灯记》。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某地铁路扳道工人共产党员李玉和一家,异姓祖孙三代在十七年前“二七”大罢工运动中结合到一起。李玉和接受了党组织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电码的任务,由于叛徒的出卖而被捕。李玉和在敌人的酒席宴上,在牢房里,在刑场上,英勇顽强,坚贞不屈。李奶奶向铁梅痛说革命家史,鼓励她经受考验,迎接斗争。残暴的敌人无计可施,最后杀害了李玉和、李奶奶。铁梅继承父亲、奶奶的遗志,在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机智地摆脱了敌人的追捕,把密电码送上柏山,胜利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铁梅第一次上场后,其父李玉和有感而唱。唱段夸赞了铁梅小小年纪却能里里外外帮助家里分担责任,又能吃苦耐劳的精神。

采用“西皮原板”[3]板式,适合独唱、合唱。

唱词:

提篮小卖拾煤渣

担水劈柴也靠她

里里外外一把手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

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分析同龄人铁梅爱劳动、能吃苦、独立等特点,让他们对比自身生活环境,引发思考,并引导孩子们体会、理解前辈、父母对后人的殷切期望。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适合三年级)

剧情见前。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该剧第二场中,年幼的铁梅对父亲、奶奶与革命战友关系的猜测,以欢悦、乐观的情绪,赞颂了从事革命事业的长辈。唱段表现了孩子的稚气,切合儿童心理。

采用“西皮流水”[4]板式,适合独唱、合唱。

    唱词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

没有大事不登门。

虽说是,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

可他比亲眷还要亲。

爹爹和奶奶齐声唤亲人,

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

他们和爹爹都一样,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学建议:

1、              让学生了解“表叔”。

2、 通过无旋律的朗读,让学生从感性层面了解此处“西皮流水”板所采用明白亲切如话的2/4节拍的特殊形式。

 

 

“甘洒热血写春秋”(适合三年级)

选自上海京剧院上世纪六十年代创作演出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故事发生于1946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不断胜利,座山雕匪帮逃到威虎山负隅顽抗。我军以团参谋长少剑波为首的追剿队深入林海雪原。侦察排长杨子荣在猎户老常和女儿常宝的帮助下,找到了土匪线索并逮住了匪联络副官滦平,缴获了土匪座山雕垂慕已久的“秘密联络图”。杨子荣改扮土匪,以献图为名打入威虎山,机智地应付了座山雕的盘问与试探,及时送出了情报。解放军进驻夹皮沟,又生产又练兵,整装待发。滦平在押送途中逃跑到威虎山,给杨子荣造成极大威胁。杨子荣临危不惧,主动出击,处死了滦平。按原计划布置好了百鸡宴,与追剿队里应外合,全歼了顽匪。

“甘洒热血写春秋”是杨子荣成功打进匪窟并初步得到信任与敌周旋时所唱。唱词语意双关地表明了今后斗争的艰巨及誓死为国为民的豪情,充满了革命的英雄主义气慨。

采用“西皮快二六”[5]板式,适合独唱、合唱、轮唱。

唱词:

今日痛饮庆功酒,

壮志未酬誓不休。

来日方长显身手,

甘洒热血写春秋!

教学建议:

1、          结合剧情给学生解释唱词中的语义双关,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英雄主义气慨;

2、          充分利用唱段最后的大笑,引导学生尽情表达、发泄情感。

 

“接过红旗肩上扛”(适合四年级)

选自国家京剧院(原中国京剧院)上世纪七十年代创作演出的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土地革命时期,海南岛上的恶霸地主南霸天命狗腿子将奴仆吴清华卖掉,清华闻讯后逃跑,并与奉命追捕的恶奴展开搏斗,南霸天赶到后,清华被毒打,昏死过去。红色娘子军连的党代表洪常青与通讯员小庞化装侦察经过椰林,救了清华,并指引她投奔革命根据地,参加红色娘子军。为消灭南匪,常青乘南霸天祝寿时,智闯匪巢,以便里应外合聚歼群匪。清华报仇心切,过早暴露信号,致使南贼漏网。常青对犯了错误的清华耐心教育,提高了她的觉悟。南匪勾结国民党军队进犯根据地。常青完成阻击敌人的任务后,为掩护战友撤离,负重伤被俘,英勇就义。不久,红军解放了椰林寨,击毙了南霸天,在火线上入党的清华,接任了娘子军连党代表的职务,红色娘子军连在革命的烽火中发展壮大。

“接过红旗肩上扛”是吴清华在革命引路人洪常青壮烈牺牲后,领导任命她接替洪职时所唱。表现了吴清华立志继承先烈遗志,完成未竞事业,毕生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采用“西皮流水”[6]板式,适合合唱、轮唱。

唱词

接过红旗肩上扛,

接过先烈手中枪。

踏着英雄足迹走,

革命到底永不下战场。

放眼看天下,

风雷震八方。

燎原烈火旺,

工农齐武装。

誓把那南霸天北霸天,

一切反动派统统埋葬。

照耀着我们的是永远不落的红太阳。

教学建议:

1、结合剧情与唱段标题让学生牢牢树立接班人意识;

2、可采用合唱、轮唱的形式展开教学。

 

 

 “万紫千红分外娇”(适合四年级)

剧情见前。

 “万紫千红分外娇”是洪常青假扮富商,得到恶霸地主南霸天以及豪绅们的信任之后所唱。语意双关地表现了革命者希求宏图大展的斗志昂扬,又以革命的浪漫主义憧憬了美好的未来。

采用二黄快二六[7],适合独唱、合唱。

唱词

众望所归根基牢,

宏图大展云路遥。

且看明朝椰林寨,

万紫千红分外娇。

 

教学建议:

1结合洪常青的两张剧照(一张假扮富商,一张军装)讲述革命者机智斗争的故事。

2、引导学生理解唱词,体会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适合五年级)

选自北京京剧院上世纪六十年代创作演出的现代京剧《沙家浜》。故事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沙家浜,一个江南的村镇。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代,留下以指导员郭建光为首的十八名伤病员,经县委布置,由地下党联络员阿庆嫂负责,安置在沙家浜休养。日寇疯狂扫荡,妄图消灭新四军。地痞武装忠义救国军受蒋匪收买,与日寇勾结,反共叛国。伪司令胡传魁与伪参谋长刁德一奉日寇命进驻沙家浜,搜捕新四军伤病员。阿庆嫂以茶馆老板娘的身份为掩护,抓住敌人的弱点,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群众,将伤病员安全转移到芦苇荡。她身处虎穴,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周旋,屡次击破敌人攻势。新四军伤病员在芦苇荡险恶的环境中,坚如磐石,屹立如青松。病愈后,乘夜武装奔袭沙家浜,配合主力部队,取得全歼敌伪的战果。沙家浜重新插上红旗。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是以郭建光为代表的十八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治病疗伤期间面对敌人的围堵和恶劣的天气情况时所唱。表达了革命者对胜利满怀希望的坚定信念以及在极其严峻的斗争环境中迸发出的斗争精神。

一句锁呐“西皮导板”[8]后引入四分之二拍的齐唱,适合领唱、合唱。

唱词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挺然屹立傲苍穹。

八千里风暴吹不倒,

九千个雷霆也难轰。

烈日喷炎晒不死,

严寒冰雪郁郁葱葱。

那青松,

逢灾受难,经磨历劫,

伤痕累累,瘢迹重重,

更显得

枝如铁,干如铜,

蓬勃旺盛,倔强峥嵘。

崇高品德人称颂,

俺十八个伤病员,

要成为十八棵青松!

教学建议:以领唱、合唱的形式进行表演。

 

猛听得金鼓响”(适合五年级)

选自国家京剧院(原中国京剧院)上世纪五十年代改编创作演出的历史题材剧目《穆桂英挂帅》。该剧讲述了北宋时代,杨继业孙媳穆桂英经祖母佘(shé)太君劝勉,抛弃私愤,偕同丈夫杨宗保驰赴战场、保家卫国的故事。

“猛听得”唱段是穆桂英接受祖母佘太君建议,挂帅出征前所唱,生动地展现了这位巾帼英雄解甲多年后重又披挂上阵前威风凛凛的形象及誓死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采用“西皮流水”板式,适合独唱、合唱。

唱词:

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

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

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

敌血飞溅石榴裙。

有生之日责当尽,

寸土怎能属于他人!

番王小将何足论,

我一剑能挡百万兵。

教学建议:

1、         让学生了解巾帼英雄穆桂英的故事。

2、         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旦行相关知识。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适合六年级)

选自京剧传统剧目《铡美案》。

《铡美案》故事梗概:宋代,书生陈世美在妻子秦香莲的支持下考中状元后,背弃妻儿老小,被皇帝招为驸马。后来,陈世美的父母去世,秦香莲携子进京寻找陈世美。陈世美不仅拒绝相认,还派家将韩琪去追杀秦香莲母子三人。当韩琪知道真相后,同情她们母子并将其放走,然后自刎身亡。秦香莲迫不得已,到包拯处状告陈世美杀妻灭子。包拯用计把陈世美“请”到开封府,劝认下秦氏母子。陈世美倚仗自己是皇亲国戚,不仅不相认,还强词夺理、恶语相讥。包拯不畏权势,拒绝了公主、皇后的说情,处死了陈世美,表现了一种刚直不阿、维护正义的高尚品格。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包拯审判陈世美时的一段西皮唱段。唱段开头的导板[9]高亢有力,表现了公堂上威严肃穆的气氛和包拯刚直正义的威慑力量。随后四句以西皮原板[10]再现了包拯力图挽救的态度,尽力以平静缓和的情绪对陈世美好言相劝的形象也赫然得以展现。至“我料你在原郡定有前妻”这句时,速度减缓,带是试探、观察的口吻。因陈世美态度恶劣,唱段在劝导中带有了训斥责问的语气,唱腔的速度加快、节奏更急,情绪开始激动。原板之后,略去了陈世美的诡辩之辞。陈世美的诡辩彻底激怒了包拯。唱腔转入西皮快板。包拯言词激烈、情绪激动,一口气历数了陈世美的桩桩罪状。这部分唱腔节奏紧凑、一字一板,演唱铿锵有力。最后,唱段在坚定的散板中结束,表现了包拯务除奸恶的决心。

具体板式如下:包拯 (西皮导板)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原板)尊一声驸马爷细听端的。曾记得端午日朝贺天子,我与你在朝房曾把话提,说起了招赘事你神色不定,我料你在原郡定有前妻。到如今他母子前来寻你,为什么不相认反把她欺?我劝你认香莲是正理,祸到了临头悔不及。(白)驸马,(摇板)驸马不必巧言讲,现有凭据在公堂,人来看过了香莲状,(白)驸马!(快板)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上写着秦香莲她三十二岁,状告当朝驸马郎,欺君王,藐皇上,悔婚男儿招东床,杀妻灭子良心丧,逼死韩琪在庙堂。将状纸押至了爷的大堂上,(摇板)咬定了牙关你为哪桩?

唱词: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尊一声驸马爷细听端的

曾记得端午日朝贺天子

我与你在朝房曾把话提

说起了招赘事你神色不定

我料你在原郡定有前妻

到如今他母子前来寻你

为什么不相认反把她欺

我劝你认香莲是正理

祸到了临头悔不及

驸马

驸马不必巧言讲

现有凭据在公堂

人来看过了香莲状

---

驸马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上写着秦香莲三十二岁

状告当朝驸马郎

欺君王 瞒皇上

悔婚男儿招东床

杀妻灭子良心丧

逼死韩琪在庙堂

将状纸押至在某的大堂上

咬定了牙关你为哪桩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熟悉《铡美案》故事的同时进行道德教育。

2、让学生初步了解净行特点。

 

“军民鱼水情”(适合六年级)

剧情见前。

“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第二场中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和革命群众沙奶奶的一段对唱,表现了军民之间鱼水情深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采用“西皮流水”板式,适合对唱、合唱。

唱词:

郭:你待(呀)同志亲如一家,

精心调理真不差。

缝补浆洗不停手,

一日三餐有鱼虾。

同志们说似这样长期来住下,

只怕是,心也宽,体也胖,

路也走不动,山也不能爬,

怎能上战场把敌杀?

待等同志们伤痊愈,

沙:伤痊愈也不准离开我家,

要你们一日三餐九碗饭,

一觉睡到日西斜,

只养得腰圆膀又扎,

一个个像个黑铁塔,

到那时身强力壮跨战马。

郭:驰骋江南把敌杀,

消灭汉奸擒匪霸,

打得那日本强盗回老家。

等到那云开日出,

家家都把(那)红旗挂,

再来看望你这革命的老妈妈。

教学建议:

1、让学生了解军民鱼水的互助关系是中国革命成功的重要经验。

2、以分组对唱的形式进行表演,体会老生、老旦唱腔的特点。

 

“儿行千里母担忧”(适合七年级)

选自传统剧目《三家店》,该剧讲述了秦琼被权奸所害,押解赴登州,夜宿三家店,瓦岗寨上众英雄及押解官罗周等搭救的故事。

选取的唱段系秦琼在被押解路上所唱,既表现了他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也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眷恋,行云流水,唱出了英雄心中的凄苦与无奈。

采用“西皮流水”[11]板式,适合独唱、合唱。

唱词:

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

尊一声过往的宾朋听从头

一不是响马并贼寇

二不是歹人把城偷

杨林与我来争斗

因此上发配到登洲

舍不得太爷的恩情厚

舍不得衙役们众班头

实难舍街坊四邻与我的好朋友

舍不得老娘白了头

娘生儿连心肉

儿行千里母担忧

儿想娘身难叩首

娘想儿来泪双流

眼见得红日坠落在西山口

叫一声解差把店投

教学建议:让学生初步了解老生行当特点。

 

“猛志在胸催解缆”(适合七年级)

选自国家京剧院(原中国京剧院)、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创作演出的京剧、藏戏《文成公主》。

故事梗概:贞观年间,吐蕃赞普(国王)松赞干布请求与大唐联姻,请婚大使禄东赞以超凡的智慧斗败各国使臣,连连获胜。文成公主胸怀大志,以民族友好、国家统一大业为重,主动请缨,要求入藏和亲,并暗中帮助吐蕃使臣,令其最终于马球赛和选女中稳操胜券。文成公主携释迦牟尼佛像,大量经卷,能工巧匠翻雪山、过草地、渡激流、历险阻,一路播撒文明的种子,并最终到达逻些与松赞干布完婚。

文成公主(?-680),名李雁儿,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汉族。她聪慧美丽,知书达礼,信仰佛教。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

唐贞观十四年(640), 松赞干布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5000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

贞观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县)亲自迎接,谒见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

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文成公主以大唐公主身份入藏和亲,开创了藏汉一家人的新格局,为发展藏汉友谊,促进藏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1300多年历史。

 

“猛志在胸催解缆”是文成赴吐蕃和亲,即将离开长安时所唱。在此之前,文成公主因想为父皇分忧解愁,曾主动请缨,又想方设法令吐蕃使臣获胜,终于获准远嫁西藏。唱词昂扬向上,形象地反映了文成公主自觉担负时代重任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整个唱段颇具英雄气概,鲜活地刻画了一位巾帼女子形象。

采用西皮流水板式,适合独唱。

唱词:

猛志[12]在胸催解缆

远行女儿待扬帆

织机佛卷与医典[13]

已然等候辞长安

何惧前途路遥远

何惧那大野风霜寒

风流人物数贞观[14]

儿要做大唐女张骞[15]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熟悉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

2、在听与唱的过程中领会整个唱段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3、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编历史戏的特点以及京剧励精图治、锐意革新的发展势头。

 

“趁夜晚出奇兵”(适合八年级)

选自山东京剧团创作演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1953年7月,美军和李承晚伪军破坏朝鲜停战协定,派王牌军“白虎团”驻扎金城一带。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侦察排长严伟才在朝鲜人民军联络员韩大年的配合下,率侦察班直插敌心脏,捣毁李承晚王牌军白虎团指挥部,为取得反击战的胜利立下战功。

“趁夜晚”是第五场志愿军团长在给以严伟才为首的尖刀班布置任务时所唱,生动地表现了我军指挥员鼓励战士机智果敢地完成任务的情景。

采用“二黄快板”[16]板式,适合独唱、合唱。

唱词:

趁夜晚出奇兵突破防线,

猛穿插巧迂回分割围歼。

入敌后把它的逃路截断,

定叫它首尾难顾无法增援。

痛歼敌人在今晚,

决不让美李匪帮一人逃窜!

教学建议:

让学生熟悉《奇袭白虎团》的剧情,并结合《智取威虎山》等让学生对此类现代戏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适合八年级)

选自传统剧目《定军山》。该剧讲述了曹将张郃(hé)攻打葭(jiā)萌(méng)关,蜀将黄忠讨得令箭杀退张郃,并乘胜攻占曹军屯粮之天荡山,又智斩敌大将夏侯渊,夺取曹军重镇定军山的故事。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是蜀将黄忠接到敌军交换俘虏的书信,识破敌人阴谋,决定将计就计时所唱。该唱段表现了老将黄忠深谋远虑的军事才干与运筹帷幄的智慧。

采用“西皮流水”板式,适合独唱、合唱。

唱词: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天助黄忠成功劳。

站立在营门传令号,

大小儿郎听根苗:

头通鼓,战饭造,

二通鼓,紧战袍,

三通鼓,刀出鞘,

四通鼓,把兵交。

向前个个俱有赏,

退后难免吃一刀。

三军与爷归营号,

到明天午时三刻要成功劳。

教学建议:

结合音像资料,特别提出谭派,让学生初步建立流派意识。如有条件可结合我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戏曲电影《定军山》进行讲解。

 

“智斗”(适合九年级)

剧情见前。

所选是《沙家浜》第四场“智斗”共产党地下工作者阿庆嫂与日伪参谋长刁德一一段斗智斗勇的唱段。原名为《斗智》,周恩来总理将其改为“智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阿庆嫂的机智与勇敢。

采用“西皮流水”板式,适合于对唱。

唱词:

胡传魁:想当初

老子的队伍才开张

拢共才有十几个人

七八条枪

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

多亏了阿庆嫂

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

她那里提壶续水

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骗走了东洋军

我才躲过大难一场

似这样

救命之恩终生难忘

俺胡某讲义气

终当报偿

刁德一:这个女人哪不寻常

阿庆嫂: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刁德一:适才听得司令讲

阿庆嫂真是不寻常

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

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

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

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参谋长休要谬夸奖

舍己救人不敢当

开茶馆 盼兴旺

江湖义气第一桩

司令常来又常往

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

也是司令洪福广

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新四军久在沙家浜

这棵大树有阴凉

你与他们常来往

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垒起七星灶

铜壶煮三江

摆开八仙桌

招待十六方

来的都是客

全凭嘴一张

相逢开口笑

过后不思量

人一走 茶就凉

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教学建议:

1、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京剧艺术的行当及唱腔板式。在这个唱段中,涉及了三个行当——旦(青衣)、生(老生)、净(花脸)。因此,可引导学生从音色等要素上感受、体验、认识京剧的行当。

2、比较聆听《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两个唱段都使用西皮唱腔,但在板式上却存在明显差异,《智斗》主要是摇板和流水板,《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则以原板与快板表现。通过两个唱段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板式对表现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3、让学生了解京剧中常用的“打背躬”[17]的表现方式。

4、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智斗》。

 



[1]   帝王做错事,臣子不能责打,遂以打龙袍替代。

[2]  因为六国位置是纵贯南北,南北为纵,所以称为“合纵”。

[3]  西皮原板,2/4节拍,一板一眼,中速节奏的板式。西皮原板的用处极为宽泛,常用于叙事、抒情和景色描述。在京剧剧目中,独立存在的西皮原板唱段很多,不同行当接唱的形式与其他板式接转、组合的形式也不少。旦角行当的唱腔比老生、花脸的唱腔要复杂、节奏较慢,从行进速度上看,旦角的西皮原板与老生西皮三眼的速度相近。旦角西皮原板的唱腔,有与老生西皮相同的落音,如上句落“2”、下句落“1”,但旦角西皮原板上句落音,用的最多的是落“6”音的腔,虽然也有上句落“2”和“3”的唱腔,但因为音域比较低,用的比较少,下句用的最多的落音是“5”和“1”音,因此旦角的西皮原板一般用4/4节拍记谱。

[4]  西皮流水:1/4节拍的形式、有板无眼。中快速节奏。唱腔的第一句从板上起唱。下边的其余唱句,在板上开唱和过板开唱都可以,但其它唱句过板开唱的较多。因流水板是有板无眼的形式,所谓“过板开唱”,就是从后半拍起唱。每句唱腔的最后一个字要落在板上。此处采用的是2/4记拍,以亲切如话的节奏表现了铁梅的猜测。

[5]  二六板式由过门命名,因为这个板式的过门旋律是十二板的长度,故称为“二六”。另有一种说法是这个板式的节奏不快不慢,属二流节奏,叫白了成了二六。二六板式的起唱形式有三种,用得最多的是“碰板”的起唱形式,即只用一拍时值的“小垫头”就起唱腔。西皮二六的特点是: 2/4节拍、一板一眼的形式。从总体上看,二六的节奏虽属中速节奏,但比西皮原板紧凑,字多腔少,要快于原板。二六板式的唱腔规律是:第一句 “板上起唱”,下面其余的各句才是从眼上起唱。二六板式的唱腔旋律比原板简化,有“字多腔少”的特色。保持了西皮原板的上、下句基本落音,在剧中常用于叙述、说理、景物描写和抒发比较快慰、得意的感情。老生行当的二六板式,有“二六” 与“快二六”之分。快二六的速度近似于西皮流水板,故快二六不用2/4节拍,而用1/4节拍记谱,快二六唱腔更为简化、通畅,成了有板无眼的唱腔。在“夺头”末锣后即开唱、属于过板起唱的形式,连一拍时值的小垫头都省略掉,是中快速的节奏。老生西皮快二六板式的唱腔节奏比二六几乎是快了一倍。尽管速度加快,但是从唱腔的结构,小过门,开唱锣经等诸方面,仍是二六的板式特点。

 

[6]  西皮流水:1/4节拍的形式、有板无眼。中快速节奏。唱腔的第一句从板上起唱。下边的其余唱句,在板上开唱和过板开唱都可以,但其它唱句过板开唱的较多。因流水板是有板无眼的形式,所谓“过板开唱”,就是从后半拍起唱。每句唱腔的最后一个字要落在板上。

[7]  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时,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剧情的主题思想、剧情、人物形象、地域特色的需求,突破了京剧原有程式的局限,诞生了许多新板式。近年来在二黄声腔中创编的新板式即有二黄快二六。

[8]  西皮导板是散板上句的变化形式,多用在大唱段开始的地方,感情较激越奔放,故这个上句要比一般散板上句复杂、开阔、悠扬、充沛。老生导板句尾的落音多为2或3、5。旦角导板句尾的落音为1或6等。老生戏如《击鼓骂曹》中祢衡唱的“谗臣当道谋汉朝”,《珠帘寨》中李克用唱的“昔日有个三大贤”等;旦角戏《女起解》中苏三唱的“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等;老旦戏《赤桑镇》中吴妙贞唱的“见包拯怒火满胸膛”等;净角戏《铡美案》中包拯唱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小生戏《辕门射戟》中吕布唱的“某家今日设琼浆”等也都是西皮导板。导板是无板无眼的调门,开口处也不一定,胡琴拉过门后就可以开口,但是有紧慢之分。

[9]  西皮导板是散板上句的变化形式,多用在大唱段开始的地方,感情较激越奔放,故这个上句要比一般散板上句复杂、开阔、悠扬、充沛。老生导板句尾的落音多为2或3、5。旦角导板句尾的落音为1或6等。老生戏如《击鼓骂曹》中祢衡唱的“谗臣当道谋汉朝”,《珠帘寨》中李克用唱的“昔日有个三大贤”等;旦角戏《女起解》中苏三唱的“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等;老旦戏《赤桑镇》中吴妙贞唱的“见包拯怒火满胸膛”等;小生戏《辕门射戟》中吕布唱的“某家今日设琼浆”等也都是西皮导板。导板是无板无眼的调门,开口处也不一定,胡琴拉过门后就可以开口,但是有紧慢之分。

[10]   西皮原板,2/4节拍,一板一眼,中速节奏的板式。西皮原板的用处极为宽泛,常用于叙事、抒情和景色描述。在京剧剧目中,独立存在的西皮原板唱段很多,不同行当接唱的形式、原板与其他板式接转、组合的形式也不少。旦角行当的唱腔比老生、花脸的唱腔要复杂、节奏较慢,从行进速度上看,旦角的西皮原板与老生西皮三眼的速度相近。旦角西皮原板的唱腔,有与老生西皮相同的落音,如上句落“2”、下句落“1”,但旦角西皮原板上句落音,用的最多的是落“6”音的腔,虽然也有上句落“2”和“3”的唱腔,但因为音域比较低,用的比较少,下句用的最多的落音是“5”和“1”音,因此旦角的西皮原板一般用4/4节拍记谱。

[11] 《三家店》“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囗”这段老生西皮流水板,是表述性内容的西皮流水板,用于西皮流水板开唱的锣经是“凤点头”和“闪锤”。锣经后,一般用的是西皮流水板的整过门,(《三家店》这个流水板过门是在传统过门基础上改编的一个专用过门)。第一句“将身儿来至在”是从板上起唱的,第二句“尊一声过往的宾朋”和下面的一连几句都是小过门后,过板起唱的形式,直到“娘生儿连心肉”这句,才转为在板上开唱,可见除了第一句板上起唱外,其余各句过板起唱为多,但也可以和第一句一样,由板上起唱。每一句唱后用小垫头与下一句连接。流水板有板无眼,是有字无腔“垛唱”的结构形式,在末尾一句常有行腔,这一段西皮流水就是在最后一句“尊一声解差”的“差”字上,才有一个小小的行腔。因流水板是“垛唱”的形式,因此西皮流水板落了个很形象的别名:“西皮垛板”。

[12] 陶渊明《读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此处指文成公主入藏的胸怀与气魄。

[13]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丰厚。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14]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年号,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有名的治世,因年号“贞观”(627—649),故有贞观之治之说。

[15] 张骞汉朝人,他两次出使西域,历尽千辛万苦,尝变人生苦辣,为汉朝统一西域,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巨大的无可替代的贡献。

[16]  在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时,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剧情的主题思想、剧情、人物形象、地域特色的需求,突破了京剧原有程式的局限,诞生了许多新板式。近年来在二黄声腔中创编的新板式即有二黄快板。

[17] 也称“打背供”。指剧情发展中有二人以上同时在场,其中一人在暗自思考或评价对方言行时,用来表达其内心活动的唱、念、或表情、身段。打背躬时,通常平举一手,以衣袖从旁遮住脸部,面向观众进行表述,假设同台其他人物未曾听见,近似于西方古典戏剧的旁白。有背躬唱、背躬念,双方各自伸出大拇指表示赞佩对方的武艺或仪表时的身段也属背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2010-2017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中国国家京剧院 京ICP备140284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61号

电话:(010)58519688         010-58519609传真:(010)58519608信箱:zhongguojingju@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