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京剧院
新闻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专题 / 纳土归宋 / 新闻关注

“一段历史、一出好戏”国家京剧院召开新编历史剧《纳土归宋》专家研讨会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08-28



8月25日、26日,国家京剧院新编历史剧《纳土归宋》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盛大首演,演出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该剧自创排伊始便受到业内外广泛关注,一经首演,收获热烈好评。

8月26日晚,国家京剧院召开新编历史剧《纳土归宋》专家研讨会,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原所长刘彦君,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剧本》杂志原主编范小宁,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颜全毅等专家学者出席。领衔主演于魁智、李胜素,总导演黄在敏,导演李杰,作曲、唱腔设计、配器谢振强、韩光,舞美设计薛殿杰、张华翔等主创团队参会。

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介绍,新编历史剧《纳土归宋》成功首演是落实国家京剧院“十四五”艺术发展规划的重点新创剧目,是继移植改编京剧《五女拜寿》、新创现代京剧《主角》后,国家京剧院贯彻“三并举”剧目方针的又一具体实践。国家京剧院深入认识中华文明、感知中华文化,《纳土归宋》积极调动京剧艺术表现历史题材的审美优势,融合京剧本体特征与史学底色,以皮黄声声延展历史维度,述说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国家京剧院贯彻“三并举”剧目方针的有益成果,围绕《纳土归宋》的思想内涵、写意表达、舞台设计、表演风格等展开讨论。

生动展现中华文明的

连续性、统一性、和平性

仲呈祥指出,国家京剧院创排《纳土归宋》生动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突出特征的重要论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统一性、和平性,《纳土归宋》聚焦吴越王钱俶,以历史主动精神阐发了中华民族坚持固守的“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中认识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采茶”一折内涵禅意,进退之间唱出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民贵君轻”的价值取向,是对于传统思想的哲理性认识。《纳土归宋》展现了国家京剧院在新时代创造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以国家京剧院的艺术气派描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历史根脉。

尊重艺术规律

充分展现京剧艺术本体特征

《纳土归宋》坚持京剧艺术的写意化表达,“把一段历史变成一出好戏”。剧作对历史深意的挖掘为二度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结构精巧,文辞雅致。作曲巧妙化用传统曲牌,把繁复深刻的思想内涵寓于唱腔设计之中。人物塑造充分展示了程式化表演的舞台魅力,同时不失人物特殊心理的巧妙处理,持重练达,将历史气象的万千变化娓娓道来。季国平谈到,《纳土归宋》的整体舞台式样都突出呈现了京剧艺术的本体特征。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京剧艺术更突出地依靠凝练、克制的表现手法,举重若轻地描摹宏大主题的隽永深意。

舞台清丽雅致

兼具传统风格和时代气韵

《纳土归宋》的舞美、服装、灯光等设计清新雅丽、克制利落,在保持京剧舞台虚拟写意的特征基础上,更添历史题材创作的历史气度、时代气象。与会专家纷纷表示,《纳土归宋》的舞美设计令人印象深刻,舞台呈现样式极具京剧意味,一桌二椅的基本结构、传统服装制式都严格恪守了京剧的本体传统,皆围绕主题意象密密缝合、不着痕迹。导演积极调动京剧舞台的综合性优势,文武兼备的场面调度张弛有度,完成度极高,水旗等道具的运用别具匠心,舞台整体雄浑舒展、气势非凡。刘侗认为,《纳土归宋》严格遵循京剧艺术的美学原则,为当前的新剧目创作树立了标准。

舞台阵容齐整

尽展国家京剧院艺术气派

《纳土归宋》由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领衔国家京剧院一团创排演出,两位艺术家的精湛表演令人称叹,对钱俶、孙太真两位主要角色的深入把握,足见艺术沉淀与舞台功力。身处历史大潮中的舍与得、进与退,在起承转合的唱段中荡涤人心、余韵悠长。演出阵容汇聚国家京剧院优秀领军人才王越、杜喆,将重要角色延寿、赵匡胤细细打磨、跃然舞台。青年演员胡滨、褚沣怡、陈旭之、王珏、马翔飞等皆有精彩表现,阵容齐整、各行当精彩纷呈。

与会专家还围绕行动叙事、唱段设计等创排细节提出了修改意见。《纳土归宋》是国家京剧院在新编历史剧创作方面的重要收获,剧院将积极筹备修改打磨,择期开启全国巡演。


撰稿丨刘   岩

摄影丨李春来

编辑丨任欣妍

审校丨鲍   婧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2010-2017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中国国家京剧院 京ICP备140284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61号

电话:(010)58519688传真:(010)58519608信箱:zhongguojingju@vip.sina.com 总访问数 :22532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