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京剧院
国剧课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苑殿堂 / 国剧课堂

麒(麟童)派

信息来源: 1 发布日期:2008-07-10

      老生流派。创始人为周信芳。周自幼从陈长兴、王玉芳学艺。在长期舞台实践中,他博采众长,刻意求新,兼收了孙菊仙、谭鑫培、汪笑侬、潘月樵、王鸿寿等特长,并向昆、徽、秦腔,甚至话剧诸剧种学习,结合自己对京剧表演艺术的体会,于30年代,形成了南方影响最大的老生流派,世称麒派。麒派的艺术特色以质朴、苍劲、雄浑见长,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刻画人物细腻逼真,感染力很强,收到雅俗共赏的效果。他的唱腔,吸收了孙(菊仙)派的黄钟大吕,纯朴、浑厚的唱法,行腔气势很大,嗓音虽然沙音很重,但气力充沛,口劲极足。唱法字重腔轻,字字有力,磁实真切,从而引起观众感情上的共鸣。他的念白功力深厚,喷口有力,讲究节奏,音乐感很强。能以情带声,剧中人喜怒哀乐皆融其中。吐字,吸收了中州韵和昆曲的念法,经常加用接近口语的语气助词,听来富有生活气息。做工独具匠心,将唱、念、舞有机结合起来,水袖、髯口、甩发功,均十分精湛,且不卖弄,运用恰如其分。脍炙人口的名剧《徐策跑城》中的跑城一段就十分全面地显示了他的深厚功力。其武功底子磁实、开打老练稳健,“吊毛”、“僵尸”等扑跌功夫干净漂亮。还善于创新、勇于实践,在剧目方面,他编演了许多既发挥自己艺术特长,又符合时代节拍的新戏。如“五四”时期的《宋教仁》、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天祥》、《明末遗恨》等。特别是建国后编演的《澶渊之盟》、《义责王魁》、《海瑞上疏》等,内容和技艺更趋成熟精练,有的已成麒派保留剧目,广为流传。在服装扮相设计上,他也不拘一格,大胆出新,如徐策的改良蟒,薛平贵的改良靠等。在行当表演方面,除善演老生、红生之外,并能演武生,花脸,特别是创造了大嗓小生行当如《别窑》的薛平贵,《白蛇传》的许仙,对京剧革新作出杰出的贡献。戏路宽广,能戏极多。代表剧目有《宋士杰》、《徐策跑城》、《坐楼杀惜》等。这些戏,均经他悉心研究,在剧本和表演上作了精益求精的修改,使其成为        蜚声剧坛,久演不衰的名剧。其他的拿手戏还有《追韩信》、《打渔杀家》、《别窑》、《扫松》、《打严嵩》、《清风亭》、《斩经堂》、《战长沙》、《群英会》、《华容道》、《生死板》、《宝莲灯》、《古城会》、《单刀会》、《状元谱》、《鸿门宴》、《走麦城》等。麒源艺术流传很广,弟子传人及私淑者颇多。早期有高百岁、陈峰鹤、李如春,在表演有一定的发展、创新。此外,尚有周少麟(其子)、沈金波、李师斌、孙鹏志、李桐森、赵麟童、明毓琨、孙鹏麟、李麟童、董春柏等。六七十年代以来,活跃舞台上的麒派老生有小麟童、萧润增、张学海、朱文虎、王全熹、陈少云等。有些演员,如李少春、李和曾等虽不属麒派,但也是周的弟子,受麒派影响颇大。另外裘盛戎、袁世海、高盛麟、王金璐、旦角名角关肃霜等均对麒派的表演技巧有所吸收。许多上海演员,如王正屏、赵晓岚、童祥苓等均受麒派艺术的熏陶。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2010-2017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中国国家京剧院 京ICP备140284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61号

电话:(010)58519688传真:(010)58519608信箱:zhongguojingju@vip.sina.com 总访问数 :22532577